开源融入课堂结硕果,北京邮电大学基于openKylin的教学与安全贡献实践

开源融入课堂结硕果,北京邮电大学基于openKylin的教学与安全贡献实践

kyle

2025-09-24 发布51 浏览 · 0 点赞 · 0 收藏

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成为驱动各领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开源技术正成为衔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关键纽带——既能破解高校实践教学中“缺乏真实产业场景”的核心痛点,也能为企业提前储备熟悉开源生态的适配型、实战型人才,实现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

openKylin深入高校课堂,通过将操作系统内核开发、应用适配、开源社区协作等实战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推进“基于openKylin的教学育人与安全贡献实践”,不仅为高校搭建了“理论教学+真实项目实践”的育人新路径,更让学生的技术探索直接反哺产业,为操作系统产业生态注入来自校园的创新动能与后备力量。

openKylin走进高校:连接教学与产业,筑牢人才实践基石

2022年12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正式加入openKylin社区,并成立社区高校站,以此为合作起点,双方开展了开源进校园入课堂、操作系统应用创新大赛等多元合作。这种合作模式让开源从“理论概念”变为师生可参与的“实践项目”——累计260多位师生签署CLA成为社区贡献者,陆续提交安全、Bug修复、文档类贡献,形成500多个PR和Issues,真正参与到openKylin操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部分贡献展示

同时,openKylin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优质实践载体。自加入社区以来,北邮师生累计下载使用openKylin 1.0、2.0系列各版本操作系统500多套,这些系统并非单纯的教学工具,而是可优化、可贡献价值的“活载体”。学生通过接触开源项目的开发流程、协作规范与技术标准,跳出课本局限,提前积累企业所需的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师生参加开放原子“校源行”活动

《软件安全》课程实践:以openKylin为载体,实现教学与安全贡献双向价值

《软件安全》是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核心围绕C/C++代码安全,讲授软件安全基本概念、理论及应用实践方法,课程内容涵盖软件安全基础、字符串安全、指针安全、动态内存管理安全、整数安全、格式化输出安全、并发安全、文件输入输出安全及软件安全研究方向介绍,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软件安全理论的工程应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工程开发能力。将openKylin操作系统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案例,让教学与实际安全需求深度结合,实现双向价值。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安全》课程

从课程实施来看,openKylin为理论知识提供了真实应用场景。北邮将学生在openKylin社区的贡献纳入课程评分依据,极大激发学生实践积极性。经过2023年秋、2024年秋、2025年春三学期实践,超过150名学生参与社区实践与补丁提交,累计112项安全补丁被openKylin社区采纳并发布。这些补丁切实解决系统安全问题:包含超危及高危CVE漏洞修复44项、中危59项、低危及无级别9项,修复内容涉及内核安全、系统库溢出漏洞、驱动权限提升风险等核心领域,且均通过社区测试验证,运行稳定,直接提升了openKylin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实践openKylin

对学生而言,该实践模式带来多维度能力提升。参与openKylin安全补丁开发时,学生将课程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逐步接触并实践业界主流开源技术栈——通过提交PR、参与社区讨论、解答问题,在解决复杂开放的社区问题中锻炼技术能力,实现技术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不仅是技术学习,更是思维模式、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需遵循开源社区规范,与不同背景开发者沟通,在安全性、功能性与易用性间寻找平衡,部分学生还成为活跃的开源贡献者,提升个人行业影响力与声誉。同时,实践也为学生未来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等工作奠定基础,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开源深度融入课堂、openKylin走进高校,是顺应技术发展潮流、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实现知识传授与实践的结合,更塑造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创新精神。随着这一模式在更多场景推广,必将结出更丰硕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果实,为数字时代输送更多具备协作力、创新力与全球视野的优秀建设者。

请前往 登录/注册 即可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