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原子“园区行”(重庆站)成功举办:开源赋能智能汽车基础软件,勾勒产业新图景

开放原子“园区行”(重庆站)成功举办:开源赋能智能汽车基础软件,勾勒产业新图景

开源小兵

2025-09-02 发布7 浏览 · 0 点赞 · 0 收藏

8月29日,开放原子“园区行”(重庆站)在渝州宾馆成功举办,活动以“共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生态”为主题,汇聚政府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OEM厂商、汽车软件开发企业、芯片企业、开源社区的近100位代表,共探开源模式如何破解智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升级。

多方共识:开源成智能汽车产业升级核心引擎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表示,开源有效推动企业从 “单点研发” 向 “平台协同、生态共建” 跃迁。基金会通过强化资源整合联动,推动更多企业深度参与开源、开发者参与社区贡献,让开源成果更好惠及产业。未来将持续凝聚 “开源促进生态发展” 共识,转化为可执行的路线图与机制,携手产业链各方做深做实汽车基础软件 “根社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炎介绍,重庆高新区正以开源为抓手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发起成立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还支持普华基础软件开源国内首个规模化、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开源小满”,未来将持续强化人才、资金保障,助力开源生态培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表示,车用操作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是重要发展趋势。中汽协2023年发起的“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共建计划”,已落地“龘”微内核、“开源小满”OS等核心项目,400余家企业、175所高校加入社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发展部部长冯锦山表示,我国车用软件开源虽从“概念”到“共识”、从“单点”到“矩阵”,但仍面临核心技术栈未打通、复合型人才缺口大、国际话语权不足等挑战,唯有协同共建,才能掌握汽车智能化发展主动权。

路径剖析:拆解开源促进数字化转型实践

明确开源的核心价值与行业共识后,如何具体推进开源转型、实现技术突破成为关键议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业务发展部部长付海巍首先从组织层面给出解答,他表示,基金会凭借中立身份,有效促进企业合作与技术革新,加强底层核心技术创新驱动,既加速生态构建与产业发展,还为企业带来资源共享、研发协同、成本降低的多重利好,助力车企实现平台化战略、提升研发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开源和软件安全部主任郭雪分享到,开源是汽车行业降本增效的核心支撑,企业参与开源生态建设需经历开源基础能力储备、推动开源技术应用、创新开源模式应用、参与贡献开源生态、自主对外五个发展阶段,同时需清晰界定自身开源发展目标与具体建设路径。

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主任罗蕾介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向“中央+区域”“车路云一体”演进,亟需开源模式突破技术瓶颈:一是加快补齐我国汽车软件在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的短板,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二是推动形成汽车软件领域标准化行业解决方案与完善产业生态,借助开源体系深化国际合作与技术协同。

成果落地:开源操作系统实现“从示范到量产”跨越

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国智能汽车开源领域的阶段性成果,普华基础软件发起的“龘”(EasyAda)采用第三代微内核架构,支持多核调度、核间通信及微秒级实时响应,已捐赠至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小满”(EasyXMen)是全球首个规模化、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覆盖车身域、动力域、底盘域等多域控制器需求,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车超过2000万套,适配国内外主流芯片超100款。

此外,开源欧拉社区、东风汽车、AUTOSAR、华汽研究院、Roboraction.ai、软安科技、CHAOSS社区、联通智网的专家,围绕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生态,从技术、产业、社区建设等维度分享实践与见解。

开放原子“园区行”(重庆站)的举办,既集中展现我国智能汽车基础软件开源的阶段性成果,更清晰锚定“协同共建”的未来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生态加速迈进,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请前往 登录/注册 即可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