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原子 “园区行”(上海站)成功举办,开源供需平台架起AI技术落地桥梁

开放原子 “园区行”(上海站)成功举办,开源供需平台架起AI技术落地桥梁

开源小兵

2025-07-07 发布19 浏览 · 0 点赞 · 0 收藏

7月4日,以“开源赋能智能,协同创新共筑AI未来”为主题的开放原子“园区行”(上海站)在上海市徐汇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与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供需洽谈等形式,搭建起开源技术与产业场景的精准对接平台,推动AI开源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贯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等出席活动。

 

政策引领,多方协同构建AI开源生态新基石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

 

张宏韬表示,上海结合国家战略任务和地方产业布局,重点围绕大模型、语料数据和人形机器人,培育开源生态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取得积极进展;在工信部的指导与支持下,上海坚持平台牵引,主体带动,支撑保障,生态续航的方式,全力推进开源工作;后续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源体系建设的相关部署,充分盘活开源组织、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开源人才等要素资源,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

 

程晓明表示,基金会着力打造以开发者为本的科技公益性服务机构,已经孵化多个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基础软件项目,目前正式孵化的开源项目共有39个。以开源鸿蒙、开源欧拉、openKylin、OpenTenBase等为代表的开源项目汇聚众多生态伙伴和广大开发者,有力助推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希望更多企业与软件开发者们能够积极拥抱开源、使用开源、贡献开源,为我国开源生态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上智行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涛

 

沈涛介绍道,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打造全球开发者先锋社区平台,助力开发者对接技术、伙伴及各类场景,解决应用落地难题。同时,通过系列支持开源软件发展举措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享,全领域实践彰显开源技术赋能价值

活动现场,开源社区与企业代表围绕实际应用案例与商业化路径,多角度展示了开源技术在AI领域的落地成果。

开源社区方面,开源欧拉通过全栈协同架构为AI模型推理提供高效支撑,解决异构算力调度难题,已在金融、能源等行业进行了验证和应用,降低了AI的应用门槛,推动了AI进入千行百业。OpenLoong社区近期发布了来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格物-致知”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搭配国地中心全开源OpenLoong控制框架,一站完成异构本体适配、计算架构适配、仿真实机适配,加速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落地。openKylin依托开源模式聚合芯片、终端厂商等资源,实现系统在兼容性与智能化体验上的双重提升,为AIPC普及提供技术底座。

企业实践环节亮点突出。腾讯云以混元大模型等为核心,依托TI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等,助力企业增长,覆盖多行业及案例。英特尔等企业发起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OPEA,以开源组件化设计提供灵活的AI应用搭建工具,助力零售、制造等领域快速部署智能客服、生产预测等应用,降低AI应用成本,验证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百度智能云通过开源SDK降低企业接入大模型互动技术的门槛,推动技术在教育、娱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浪潮云采用开闭源大模型协同应用模式,以海若大模型为基础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各行业深度应用,已在黑龙江龙政智数项目、MC智能体项目等落地实践。敢为软件的AI技术开源实践,解决了物联网设备互联协议碎片化、数据孤岛等痛点,实现平台高效运维与数据价值挖掘,已在智慧园区、工业制造等场景落地。

 

供需对接,精准平台加速开源技术商业化落地

活动聚焦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的精准对接,来自开源社区、科技企业、行业用户的代表围绕金融、教育、医疗、环境、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实际场景进行探讨,打破了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间的壁垒。

开放原子“园区行”(上海站)的成功举办,通过政策引导、案例示范、供需对接三重举措,全方位展示了开源技术在AI领域的赋能价值。作为连接技术与产业的关键纽带,开放原子“园区行”将持续推动AI开源的繁荣发展,助力各方在协同创新中实现共赢。

请前往 登录/注册 即可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