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源鸿蒙驱动智慧城市变革,福州建总大厦的实践与全域赋能
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破解资源约束、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路径。然而,传统城市治理模式正面临多重挑战:万物互联场景下,海量硬件设备协议各异、协同困难,形成“数据孤岛”;楼宇、能源等系统独立运行,导致运营维护成本高、响应效率低;低碳目标与能耗矛盾加剧,亟需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打破系统壁垒,构建可感知、会思考、自进化的城市“生命体”,成为智慧城市升级的关键命题。
在这一过程中,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运营孵化的开源鸿蒙为代表的开源操作系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源鸿蒙通过分布式架构、统一数字底座与原子化服务能力,为城市全域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场景协同提供了技术基石,为城市的智慧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得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楼宇重构高效低碳新范式
福州建总大厦作为开源鸿蒙面向智慧楼宇的实践成果,以“让建筑成为可进化的智慧有机生命体”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楼宇管理的全面升级。项目聚焦能耗管理、智慧安防、资产运营等核心场景,推动建筑从单一功能载体向智能化、低碳化的“超级手机”转型,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本。
基于开源鸿蒙的智慧大厦项目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能耗管理方面,大厦通过开源鸿蒙技术对用电设备实施智能化管理,以人为本并充分聚焦管理节能场景,结合AI编排节能模型,实现灯光与空调的动态调节,有效避免电能的“跑、冒、滴、漏”。通过项目近一年的运行数据显示,照明与空调系统年节约电量约28万度,减少电费支出约20万元,整体节能率达10%-13%,年碳排放降低近百吨。结合设备改造、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未来楼宇还具备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潜力。
通过开源鸿蒙智慧化改造为本项目重新赋能后,大厦原有各独立的子系统实现了数据的汇总,通过物联网使大厦拥有了感知能力,并为大厦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与办公体验。智慧会议室通过开鸿会控终端接管了会议室内各终端及开关,实现了绿色自助式会议,一键切换场景模式、秒级投屏及资源自动释放,会议室利用率大大提升,降低物业运营成本。通过联动道闸、监控、门禁系统赋予楼宇访客管理智能化,注重保护访客隐私的前提下大大提升访客通行效率及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联动监控、资产管理模块实现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自动化追踪设备实时状态;此外,系统也在消防应急演练场景展现了其应用潜力,通过实现感知楼宇人员分布状态,并基于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推送逃生路线,应急响应效率大幅提升,为楼宇安全增设“智能防线”。
福州建总大厦的实践验证了开源鸿蒙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落地能力,其成果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与低碳目标上,更通过数据驱动决策、设备寿命延长和资产增值,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开源协同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
福州建总大厦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权属企业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与深开鸿的深度协同。双方以开源鸿蒙为核心,打造“开鸿安全数字底座”,构建了覆盖硬件、软件、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为智慧楼宇的生态培育以及规模化复制奠定基础。

技术生态层面,项目通过KaihongOS实现楼宇内异构设备的跨端互联、数据统一调度及服务高效协同。本项目接入设备总数达3195个,设备涵盖空调、照明、安防等十多个子系统,涉及不同品牌与协议。深开鸿以开源鸿蒙分布式能力为基础,通过统一操作系统KaihongOS让设备“开口说同一种语言”,形成楼宇感知体系。这种“超级设备”管理模式,使电梯、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无缝协同,管理人员可远程监控全楼状态,运维效率提升。
场景生态方面,项目沉淀了能耗管理、智慧安防、资产管理等19个成熟经验,形成四大智慧物联园区解决方案。例如,智慧会议室原子化服务支持一键调控设备、秒级投屏;能耗管理原子化服务通过AI模型自主学习用户习惯,动态优化节能策略。这些模块化能力可快速移植至其他项目,保证既有投入,降低开发成本。深开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探索数字孪生、AI交互等技术融合,推动楼宇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构建“超级手机”级智慧城市网络。
开源鸿蒙定义智慧楼宇“进化力”
开源鸿蒙技术的引入,为建总大厦装上了“智慧大脑”,其分布式架构、统一数字底座与原子化服务能力,重新定义了楼宇智能化的技术高度。
分布式协同,打破数据孤岛
传统楼宇各子系统独立运行,形成数据壁垒。开源鸿蒙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将摄像头、传感器、空调等设备虚拟化为“超级终端”,实现跨端互联与算力共享。例如,消防系统告警时,数字孪生平台可联动摄像头追踪人员位置,并实时推送最优逃生路线;会议室预约成功后,暖通系统自动预调温度,照明系统按需开启。这种端云协同能力,使楼宇从“机械集合体”进化为“有机生命体”。
原子化服务,赋能场景创新
开源鸿蒙的原子化服务架构,将楼宇功能拆解为独立模块,开发者可像开发手机应用一样快速构建场景。建总大厦已落地能耗管理、人员跟踪、车辆管理等原子化服务,支持按需组合。例如,节能AI模型通过环境数据自动编排策略,午休时段关闭无人区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结合RFID与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资产轨迹的可视化追踪。这种低代码开发模式,大幅降低场景创新门槛。
安全数字底座,筑牢可信屏障
开源鸿蒙为楼宇提供端到端安全防护。设备接入时需通过统一认证,数据流转采用加密通信,关键指令执行多重校验。例如,访客人脸识别数据仅用于轨迹追踪,且存储周期可控;消防指令传输延迟低于50毫秒,确保应急响应可靠性。这一底座不仅满足建筑行业安全标准,更为智慧城市的多域互联提供可信基础。
自主进化,开启无限可能
开源鸿蒙支持楼宇能力持续扩展。建总大厦的“智慧大脑”可基于全量数据自主学习,优化设备调度策略。例如,空调系统根据历史使用习惯预判需求,照明系统随自然光强度动态调节场景总亮度。未来,楼宇间可通过开源鸿蒙分布式能力互联,形成区域级智慧网络,衍生出交通调度、能源共享等创新场景,真正实现“越住越聪明”。
福州建总大厦的智慧化转型,是开源鸿蒙技术在智慧城市的一次重要实践。其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变革,以生态协同激活产业潜力,不仅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福州样本”,更彰显了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在关键行业的应用价值。随着数字孪生、AI交互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开源鸿蒙面向智慧楼宇的“进化力”将持续释放,为数字中国战略注入澎湃动能。
开源应用案例专题持续报道中,欢迎提供线索至media@openatom.org